学院首页   首页   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评建简报   政策文件   评建动态   基本数据   他山之石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长江师范学院:“教学团学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9-05-07 15:47 作者: 编辑:pjbadmin 

教学工作和团学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两大阵地、两条主线,但两者不融合、不联动的“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出现了思政教育工作弱化虚化等问题,使得众多高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破解这一难题,长江师范学院积极引入“治理”理论,打破部门壁垒,以合作与互动的思维一体化推进教学与团学工作,显著增强了育人体系的整体性、协同性,使得教学团学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了良好的总体效应。

打破壁垒 开启新的探索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立则国立”。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度倚重广大青年,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巨大动力。

长江师范学院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认识,为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开启了新的探索与实践。

2009年2月,学校召开第三次教学工作会,明确提出“学科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人才培养目标转向”的转型发展要求,并创新提出“教学团学一体化”工作思路,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先后出台《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制定教学、团学工作两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改革过去第二、第三课堂和第一课堂各自为政的做法,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时注重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和第一课堂相结合,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学生科技活动、创业活动、文化活动等团学活动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教学团学“一体化”建设就此拉开了序幕。

2012年5月,学校进一步深化举措,出台《教学工作与团学工作“一体化”实施方案》,创新构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保障机制‘三维一体’互动,教学、团学‘双线’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方案一方面坚持“通识引领、专业成长、实践成才”的培养理念,确保学生既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修养;另一方面按照“与学科专业对接、与人才培养对接、与学生成长需求对接、与团学工作规律对接”的思路,主动将团学工作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解决了教学与团学育人指向不集中的难题。

方案科学整合团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重构团学工作模块体系,使团学活动的目标价值指向人才素质的每一个培育点,推动教学团学的“双线培养”。其中,大一重在“养成教育”,大二、大三重在“素质拓展”“实践育人”“专业应用”,大四重在“专业应用”“实践育人”。模块学分由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认定,作为学生毕业、授位的依据。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领导小组,总览全局,协调各方;建立了育人团队共享机制,确保教师、团学队伍等各司其职,又相辅相成;推行项目化管理,着力提升育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设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保证各项措施落实落细。

至此,教学团学“一体化”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变“管”为“治” 构筑新的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为高校向纵深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014年,学校借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理论成果,变“管理”为“治理”,以合作与互动思维,创新育人机制,建立起“345”团学工作治理体系,实现了“教学团学一体化”探索实践的提挡升级。

其中,“3”是指衡量学生工作是否真正育人、是否服务到位、是否章法有度的“三把标尺”;“4”是指立足需求形成一种学风建设新格局、立足问题建好一批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基地、立足专业培育一批文化育人品牌、立足服务完善一个学生服务体系的“四个重点载体”;“5”则是指找准目标、找出经验、找到问题、找到办法、找到思想的“工作五味”。

“345”治理体系的构建,高度遵循“治理”理念,力求通过结构和秩序的创新,激活各相关主体之间的互动,达至“目标同向、载体同建、资源同享、节奏同步”的“一体化”目标。

目标导向上

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提出“学校工作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团学工作以学风建设为龙头”的口号,并以“四个对接”为纽带,持续推进教学与团学“育人目标同向而行”。

载体建设上

着力探索“教学与团学载体同建”的具体路径,按照立足需求导向、立足问题导向、立足专业导向、立足服务导向的要求,重点抓好“学风建设、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基地、文化育人品牌、服务体系”四个载体,现已基本形成“一院一学风、一院一基地、一院一品牌、一院一体系”的大学生工作新格局,涌现了如外国语学院女生教育、化工学院资助育人、财经学院志愿服务等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基地,催生了如传媒学院“印象鉴湖”、机电学院“机电梦工场”等高品质文化育人品牌。

资源配置上

依据“三全育人”体系,组建了“班导师+项目导师”的本科生导师团队,构建起以“学科专业活动+”为核心内容的工作体系,创新提出“核心任务+增值服务+拓展工作”的导师职责,提供专项经费,努力推动“教学与团学育人资源一体化”,专业教师纷纷加入到学科专业活动指导和学生成长发展的多维引导中,充分发挥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作用。

联动机制上,针对教学与团学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步调不一等问题,运用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通过建立教学团学运行联动、任务同下、考核同名、成果同评等方式方法,确保了“教学与团学育人节奏同步”。

“三化四同” 凝练新的经验

历经9年的持续探索与实践,学校的教学团学“一体化”育人模式从初步探索,到框架成型,再到提挡升级,育人合力逐步形成,育人成效同步显现,并逐步固化为学校教学工作和团学工作的行为自觉。

通过持续的探索总结,育人经验逐渐清晰:一是“三化”:形态课程化、内容体系化、运行规范化;二是“四同”:目标同向、节奏同步、载体同建、资源同享。

如今,学校教学工作和团学工作两条战线的人员,不仅各自围绕育人中心开展本职工作,还主动参与育人的各项工作,形成了“以功能互补实现价值共增”的良好态势。

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有108名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2016—2017年,学校共聘任948人次担任班导师,聘任2000多人次担任项目导师,设立专项经费500多万元,受益学生达39457人次。校园内,处处皆有专业教师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班导师和项目导师指导学生成长的生动画面。

学生的思想道德向上向好,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不断涌现。2009年以来,共有3人次获重庆市“感动校园”人物荣誉称号(含提名),靖易同学更是一举荣获全国高校“十大自强之星”称号。

学生学风明显好转,素质能力明显增强,学生考研热情和成绩大幅度提升。近三年,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发表论文937篇,创造、表演代表性作品666个,申请专利228项,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别奖励497项、获省级奖励1093项,学生科研立项767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693项(其中国家级别14项、重庆市级78项)。特别是在文化品牌建设中,仅2017年的时间,学生共荣获国家级别168项、市级612项学科竞赛或科技学术创新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稳步增强。其中,刘畅同学在校期间创办了网络视频脱口秀《畅所欲言》,点击率破百万,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胡川、于磊两名同学在校期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在全国大学生第四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国首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荣获40余项奖项,成为学生科技学术创新的“领头羊”。

此外,学校围绕教学团学一体化的探索实践成功申报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项,发表《教学、团学一体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高校教学工作与团学工作一体化探析》《基于“团学与教学工作一体化”的“三维双线”育人模式初探》《浅谈学生工作治理与地方高校育人服务体系的构建》等多篇研究论文。在出版的《教学应用型大学之路——长江师范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专著中,就教学团学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予以专题阐述。《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分别以《学生工作从“管理”转向“治理”——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为大学生扣好“第一粒纽扣”》为题,对学校的“教学团学一体化”研究进行推介。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团学工作者的本职主业,也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每位教师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希望学校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的经验与成效,能为大家提供借鉴,共同做好大学生工作的担当者和开拓者、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陪伴者和引路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转自公众号(教育之弦)

上一条:陈宝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下一条:江南大学着力提升本科教育人...

版权所有:吕梁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E-mail:llxypjb@163.com